针对不同的基层和外墙防水涂料,有哪些具体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针对不同基层类型和外墙防水涂料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的专业指南,综合行业标准和实践经验整理而成:


一、不同基层的施工工艺与处理要点

1. 混凝土/水泥砂浆基层

  • 工艺步骤

    • 基层处理:清除浮灰、油污,裂缝用抗裂砂浆填补(裂缝宽度>0.3mm需开槽嵌填密封胶),空鼓部位需凿除后重新抹灰。

    • 界面处理:涂刷渗透型底漆(如东方雨虹VPC-100)增强附着力,含水率需≤9%。

    • 防水层施工:采用“一布三涂”工艺(底层涂料→铺设网格布→中层面涂→封面层),总厚度≥1.2mm。

  • 注意事项

    • 避免在基层未干透时施工,否则易导致涂层起泡脱落。

    • 阴阳角需做圆弧处理并附加无纺布加强层。

2. 砖砌体/砌块基层

  • 工艺步骤

    • 基层处理:用钢丝刷清除风化层,孔洞用防水砂浆填补,整体涂刷界面剂封闭孔隙。

    • 防水层施工:优先选用柔性涂料(如聚氨酯或硅丙涂料),分23遍涂刷,每遍间隔46小时。

  • 注意事项

    • 砌体接缝处需预先用弹性密封胶处理,防止因沉降开裂。

    • 涂料需覆盖至墙体与结构梁交接处以上30cm。

3. 保温层基层(如EPS/XPS板)

  • 工艺步骤

    • 基层检查:敲击检查空鼓,剥离区域需用结构胶重新粘贴。

    • 抗裂层处理:满铺耐碱网格布并抹抗裂砂浆,干燥后涂刷透汽型防水涂料(如硅铝质涂料)。

  • 注意事项

    • 禁止使用溶剂型涂料,以免腐蚀保温层。

    • 涂料需具备高延展性(断裂伸长率≥150%)以适应温差变形。

4. 旧涂层翻新基层

  • 工艺步骤

    • 旧涂层处理:铲除粉化、剥落层,保留牢固部分,整体打磨后涂刷界面剂。

    • 防水层施工:选用兼容性强的涂料(如丙烯酸弹性涂料),采用“两涂一布”工艺。

  • 注意事项

    • 新旧涂层需做粘结力测试(拉拔强度≥0.5MPa)。

    • 若旧涂层为油性涂料,需彻底清除或使用专用过渡底漆。


二、不同防水涂料的施工要点

1. 聚合物水泥基涂料(K11型)

  • 适用基层:混凝土、砖砌体。

  • 工艺要点

    • 按液料:粉料=1:2.5调配,搅拌至无颗粒,涂刷厚度单层0.8~1mm。

    • 潮湿基面可施工,但不得有明水。

  • 注意事项:施工后需喷水养护3天,避免暴晒。

2. 聚氨酯防水涂料

  • 适用基层:复杂节点、伸缩缝。

  • 工艺要点

    • 基层必须干燥(含水率≤8%),采用交叉涂刷法,总厚度1.5~2mm。

    • 添加稀释剂需控制在5%以内。

  • 注意事项:施工时通风防爆,固化前禁止淋雨。

3. 丙烯酸弹性涂料

  • 适用基层:保温墙面、老旧小区改造。

  • 工艺要点

    • 直接滚涂或喷涂,低温环境下需延长层间干燥时间(24℃时≥6小时)。

    • 可调色实现防水装饰一体化。

  • 注意事项:5℃以下禁止施工,雨天需遮盖保护。

4. 渗透结晶型涂料

  • 适用基层:高渗水率的混凝土墙体。

  • 工艺要点

    • 高压喷涂施工,用量≥1.5kg/㎡,施工后保持基层湿润养护72小时。

  • 注意事项:仅适用于结构性防水,需配合其他涂料使用。


三、通用注意事项

  1. 环境控制

    • 温度5~35℃,湿度≤80%,风力≤4级。

    • 夏季避免正午施工,冬季采取保温措施。

  2. 节点加强

    • 穿墙管道、窗框周边需做“R角”处理并附加防水布(宽度≥20cm)。

  3. 验收标准

    • 涂层无漏刷、流挂,48小时蓄水试验无渗漏(GB50208-2011)。


四、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 涂层开裂:基层未处理到位或涂料过厚,需铲除后重新薄涂多遍。

  • 渗漏复发:优先排查结构性裂缝,采用注浆+涂料复合修复。

  • 色差问题:同一墙面使用同一批次涂料,搅拌充分后施工。

总结:选择工艺需匹配基层特性与涂料性能,重点把控基层处理、节点加强和分层施工。专业团队施工合格率显著高于DIY操作,复杂工程建议委托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如东方雨虹等品牌服务商)。

重新生成
复制内容
复制成Markdown
去编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