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蓄水池的清洗方法
大型蓄水池(包括生活水箱、消防水池等)的清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安全要求极高的工作。它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以确保水质安全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一份详细、专业的大型蓄水池清洗方法指南,涵盖了从准备到恢复供水的全过程。
核心原则
安全第一:包括人员安全(防窒息、防滑倒、防触电)和水质安全。
专业操作:通常应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清洁公司进行。
计划停水:必须提前通知用户,并选择对用户影响最小的时段进行。
彻底消毒:清洗的核心目的是去除和抑制微生物滋生。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
1. 人员与资质准备:
专业团队:组建或聘请有经验的清洗团队,所有人员需持有健康证,并经过安全培训。
明确分工:设立现场负责人、安全员、操作员等,明确各自职责。
应急预案:制定针对缺氧、中毒、摔伤等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2. 工具与材料准备:
清洗工具:高压清洗机、尼龙刷、扫把、排污泵(功率足够)。
消毒剂:首选食品级二氧化氯或次氯酸钠消毒液(漂白水),确保其浓度和有效性。避免使用非食品级化学品。
安全防护:
通风设备:大功率鼓风机,用于向池内强制送风。
防护装备:防护服、防滑水鞋、橡胶手套、护目镜、防毒面具(或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照明设备:安全电压(通常为12V或24V)的防爆照明灯。
救援设备:安全带、安全绳、三角架(对于深井式水池)。
检测设备:余氯测定仪、水质快速检测盒。
3. 现场与用户准备:
发布停水通知:提前至少24小时通知所有用户停水时间和持续时间。
排空水池:
关闭进水阀门。
制定用水计划,在清洗前将水位降至最低。
使用排污泵将剩余的水彻底排空。注意:排水点需符合环保要求,不能直接排入雨水系统。
强制通风:在进入前,必须用鼓风机对池内进行至少30分钟的强制通风,确保空气流通、氧气充足。
第二阶段:清洗操作流程
第一步:进入与初步检查
再次确认进水阀已关闭且已上锁,防止误开。
通风持续进行,整个作业期间不得停止。
工作人员佩戴好全部防护装备,在监护人的监督下进入水池。
检查池体结构、内壁、爬梯等是否有裂缝、腐蚀或损坏,并记录。
第二步:清除淤泥与杂物
使用扫把或软质工具,将池底和角落的泥沙、藻类、铁锈等沉淀物集中。
用排污泵或水桶将淤泥和污水彻底清除出池外。
对池壁、顶板、支柱上的明显污物进行初步刮除。
第三步:高压清水冲洗
使用高压清洗机,配合清水,按照“从上到下(顶壁 -> 侧壁 -> 池底)”的顺序进行全面冲洗。
特别注意角落、接缝、爬梯和水位线附近等容易滋生细菌的部位。
冲洗的同时,用排污泵持续将污水排出,直至排出的水变得清澈。
第四步:消毒处理(关键步骤)
配制消毒液:根据水池容积和消毒剂说明,配制规定浓度的消毒液。例如,使用含氯消毒液,使有效氯浓度达到 50-100 mg/L。
喷洒消毒:
使用喷雾器将消毒液均匀喷洒在池壁、顶板和所有内表面上,确保无死角。
对于池底,可以倒入部分消毒液,用长柄刷拖洗。
静置浸泡:消毒后,封闭水池入口,让消毒液在内壁静置浸泡至少30分钟,以充分杀灭残留的细菌和病毒。
第五步:最终冲洗与清理
浸泡时间到后,使用清水(或之前排出的较清洁的回用水初步冲洗)和高压清洗机,将池内所有消毒液残留彻底冲洗干净。
再次将冲洗废水完全排出。
检查池内,确保无任何清洗工具、材料或杂物遗留。
第三阶段:恢复供水与水质检测
1. 恢复供水:
缓慢打开进水阀门,开始向水池注水。
当水位达到正常水位线时,关闭进水阀。
2. 二次消毒与混合:
向已注满水的水池中再次投加消毒剂。这次是“维持性消毒”,目的是保证供水管网中的余氯含量。
投加量通常为使水中余氯量保持在 0.3-0.5 mg/L 之间。
打开供水泵,让水在池内循环一段时间,或从最远端用水点放水,使消毒剂混合均匀。
3. 水质检测:
现场快速检测:在供水后,立即使用余氯测定仪检测出水口的余氯值。
实验室检测:最重要的一步。从水池出口和管网最远端分别采集水样,送至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检测指标:至少包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余氯等。
合格标准:所有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
4. 恢复正式供水:
只有在取得水质检测合格报告后,才能正式向用户宣告水质安全,恢复正常供水。
清理现场,整理工具和设备。
清洗周期建议
生活饮用水箱:根据规定,至少每半年清洗消毒一次。
特殊情况:如发现水质浑浊、有异味、或长期停用后恢复使用,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
总结与强调
大型蓄水池的清洗绝非简单的“冲一冲、刷一刷”,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强制通风、彻底冲洗、规范消毒、以及最终的水质检验,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对于物业或管理单位,最稳妥的做法是与专业的水箱清洗公司签订服务合同,确保整个过程规范、安全、有效,并保留所有清洗记录和水质检测报告以备查证。


